拉斯维加斯官方网站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拉斯维加斯官方网站 >> 正文

教学综述95:《荀子》教学综述

发布时间:2021-03-31 11:14:15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3月27日上午,莳英教师、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张焕君教授为莳英四期的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荀子》经典导读课。

课堂正式开讲前,老师先问了我们对于“经典导读”这四个字的理解,提出了“何为经典?”“如何导读?”这两个问题,之后有部分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老师总结了发言学生的观点并给出了自己对“经典导读”的看法。“经典”是人人都可读,但每个人都无法真正读懂的书。“导读”是一个人引领着其他人去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经典是那个遥远的声音,阅读就是保留、记忆、对比、思考、确认,因其超越、所以丰富。

首先介绍了荀子的生平。荀子,战国时赵国人,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楚、燕、韩、赵、魏、齐、秦七国争雄最激烈的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趋向深化进而进入高级阶段急遽变革的动荡时代。当时的荀子,15岁便游学于齐,在稷下留居了较长时间。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招贤纳士,学者云集,是齐国最繁荣的时期,儒、道、法、阴阳、五行等重要学术流派的著名学者都曾汇聚于此。他们在此讨论学术问题,或各自著书立说,或为齐王提供治国安邦的建议,其中有七十多人被尊为齐国的“上大夫”。齐湣王末年,稷下学宫开始衰落。学者们纷纷离去,荀子这时遭人诽谤,也离开齐国来到楚国。到齐襄王时,稷下又再度兴盛,荀子等一批学者又返回稷下,成为了齐国最有名望的学者。荀子也曾经向秦昭王和赵孝成王推荐他的政治主张,但都没有被采纳。楚令尹春申君任用他做兰陵令,便安家兰陵。荀子憎恨乱世的黑暗政治,在楚国为官,春申君死被免官。以后一直著书立说,教学授徒,直至去世。荀子一生不仅以好学闻名于世,而且以善于劝人为学,善为人师而名垂史册。

之后简要介绍了荀子的两个著名的弟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这不禁让我感到奇怪,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教出来的学生确实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对这个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韩非子和李斯只是吸收了儒家的部分思想,并没有完全继承。一方面从春秋开始初会大变革,催生了百家争鸣,读书人几乎都参与到了各个学术流派的论战中来,在论战中出现观点思想的融合、变化和分化很正常。另一方面当时儒家流派的地位远没有汉唐之后的地位,法家思想迎合了当时各诸侯国家渴望强化吏治的愿望,得到了不少政治家的认可,从而推动了法家思想的进一步完善。秦灭六国前一百多年的高速发展,跟法家思想的贡献就有很大关系。这两个解释简要回答了这个问题。

最后老师提到了荀子的一些主张。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荀子的“天人论”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隆礼重法、人而能群,“分等级而治”是荀子的又一重要思想主张。“性恶论”即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与生俱来、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伪”不是“真伪”、“虚伪”的“伪”,而是“人为”之义。“天人论”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

虽然时间很短,但张焕君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引经据典、贯通古今,讲解了荀子的“身世之谜”、“学术传承”、“治世思想”,仿佛我们和荀子进行了一场隔空谈话。《荀子》一书中蕴含的真理是非常丰富的,只有我们静下心来,慢慢研读,才能理解其中的真谛。

莳英供稿人:薛旭晶